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尤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成功地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口帮扶是摆脱贫困的一个非常成功手段。改革开放期间,对口帮扶在沿海省份先行先试,比如“山海合作”,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取得成效,继而再向内陆、西部拓展,沿海开放较早的福建省与内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组成结对帮扶的“闽宁合作”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当中,政府引导、民企先行,百花齐放、农业龙头,以民营企业助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扶贫脱贫的重要举措。
1997年,即将退休的时点,我放弃了弄孙含饴、颐养天年的初始计划,毅然选择了为扶贫献智献力的释放余热新征途,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宁德地区民营企业家缪氏兄弟的宁夏“抗旱保水剂”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抗旱保水剂”是一个农业生物科技项目,是一个闽宁合作的农业科技精准扶贫项目。众所周知,宁夏处于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飞沙走石是常态,这种气候、地理条件下的农业是落后的。项目利用宁夏特产马铃薯的一种特性,即在特定技术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一旦受潮或加水可膨胀几百倍的体积,以此将植树的树苗根部包裹起来,然后放入土坑并覆土,保持一定的湿度,能给移植的树苗生长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植树的成活率。该项目基于应用最为广泛的产业,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融合生物科技,开发利于改善小气候的抗旱保水剂产品,应用效益高、发展前景好。
脚下是一片荒凉的沙砾地
现在,每当看到媒体报道国家扶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时,我总会回忆起当年在宁夏帮扶工作的日子。那是在宁夏银川市西北边镇北堡影城左侧,贺兰山脚下的一大片未曾开发的处女地,砂砾荒地一马平川,风沙季节会不时地刮起大大小小的龙卷风,刮起的一条一条沙柱,从一个方向朝另一个方向迅速地移动,要是来不及躲避,很有可能被沙柱落下来的砂石掩埋。当时,看到沙柱往身边刮来,当地司机会立即将我们拉进驾驶室,关闭车门,十多分钟过后,面前的车窗已经堆满了厚厚的沙尘。那时候现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是极其困难的,公司在自治区农委招待所租用一间办公室,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办公用,我作为技术人员则是流动办公,每天吃完早餐就立即乘车前往基地现场开展工作。工地没有食堂,午餐都是到附近的小餐馆,只有到了晚上收工才回招待所食堂用晚餐。那时,宁夏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不要说采购不到不锈钢,就连铝合金都是援助企业在那里办厂生产,厂房屋樑和门窗框架都是以钢铁原料现场加工制作。厂区三通一平与建设的工作仪器大多是向外单位借来的,有些工具还得自己动手制作。然而,这些恶劣的条件对于我这个经历过旧社会苦难、困难时期的老同志而言,那也“小儿科”罢了。
项目奠基仪式合影(笔者-后排右六)
历经二十五载,该项目已经取得辉煌的成效。如今,到了银川市的西部影城,顺着镇苏路(镇北堡影城至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大约2-3公里便可以到达宁夏中天技术创新有限公司。建成的镇苏路两侧绿化林带非昔日可比,所见到的是郁郁葱葱的林木,过去的飞沙走石已封存在记忆里。这里面有帮扶项目抗旱保水剂产品为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绿化做出的贡献,当然也有我那颗永葆着致力为公的心。
帮扶项目——宁夏中天技术创新工程有限公司 郁郁葱葱的镇北堡影城公路两侧绿化林带
(作者黄天瑞系致公党省委会直属福建师范大学总支第二支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