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尤
陈其尤,1892年生,广东省海丰县人。1911年在广州参加同盟会的活动。辛亥革命以后,到日本留学,1916年在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回国后在北方政府财政部任职。1917年以后,任粤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先后担任福建东山、云霄两县县长,潮海、汕头海关监督兼海关外交特派员等职。
陈其尤于1931年加入中国致公党,同年参加在香港召开的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致公党中央干事会负责人之一。抗战期间,任国民党政府驻香港特派员,后被囚于贵州息烽集中营。1941年获释后移居重庆,不断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47年,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陈其尤积极主张致公党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被选为中央副主席,主持中央党部日常工作。1948年5月,代表中国致公党与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在香港联名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应中共中央邀请,离香港前往东北解放区。1949年6月,作为致公党代表之一,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并作为致公党首席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0年4月,致公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陈其尤被选为主席团成员。1952年11月在致公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56年4月在致公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陈其尤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陈其尤于1970年12月10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黄鼎臣
黄鼎臣,1901年生,广东省海丰县人。在中学就读期间,曾参加彭湃同志在海陆丰领导的革命活动。1921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日本医科大学,后入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继续深造。在日本求学期间,开始阅读革命书籍,参加留学生的革命活动,担任广东留日学生同乡会总干事。
黄鼎臣于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的“反日大同盟”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因开展爱国反日活动被日本警视厅拘留并被遣送回国。同年8月任反帝大同盟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9月在上海法租界被捕入狱。1932年出狱后,在澳门、广州、桂林、昆明、重庆等地行医,并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民主革命活动。1940年底,被重庆新华日报社聘为医药卫生顾问。他先后参加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主建国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担任民建重庆分会和民革广东分会委员职务。
黄鼎臣于1946年加入中国致公党。同年初抵达香港,与一些致公党上层进步人士酝酿筹划改组致公党,整顿党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中国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常委兼组训部长。
1949年,黄鼎臣参与筹备新政协工作并作为中国致公党代表之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黄鼎臣历任中央卫生部医政局局长、医疗防预司司长,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致公党第四、五、六届中央常委和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九、十届中央名誉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华侨组组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侨联第三届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等职。
黄鼎臣因病于1995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董寅初
董寅初,1915年生,安徽省合肥市人,印度尼西亚归侨。1938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去香港,参加《中报》的编辑工作。1939年8月,旅居印度尼西亚达维亚(现雅加达),在《天声日报》工作,随后创办《朝报》,任经理兼总编辑,同陈嘉庚先生办《南洋商报》等报刊,在华侨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942年3月,被日军逮捕入狱,1945年日本投降后,始获自由。印尼独立战争时期,他团结当地各方侨领,组成中华侨团总会,任总干事兼华侨治安总会主任。1947年回上海定居,任印尼建源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公私合营外贸总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市对外贸易促进会副主任、上海华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历任上海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市侨联副主席、主席。
董寅初1980年加入中国致公党,先后当选为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主任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中国致公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董寅初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3年3月,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董寅初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同时兼任全国政协华侨委员会主任。
罗豪才
罗豪才,1934年出生于新加坡,汉族,籍贯福建省安溪县,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中韩友好协会会长。
1951年4月至1952年7月在新加坡被英殖民地当局监禁。1952年至1956年在广东省广州知用中学、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学习。1956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
1960年至1984年罗豪才历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助教、讲师、系副主任。1984年至1985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86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侨联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6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侨联副主席。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1997年11月当选为致公党第十一届中央主席,2002年12月当选为致公党第十二届中央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万钢
万钢,男,汉族,1952年8月出生,上海人,归侨,文化程度博士,教授。2005年12月加入致公党。现任致公党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科技部部长、国家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创造学会理事会主席。
1975年至1978年在东北林业大学道桥系、物理系学习;1978年至1979年在东北林业大学任教;1979年至1981年在同济大学数学力学系读研究生;1982年至1985年在同济大学任教;1985年至1990年在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机械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至2000年在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任高级工程师、技术经理;2000年起至2007年就职于同济大学,历任工程中心主任、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2006年12月增选为致公党中央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2007年4月被国务院任命为国家科技部部长;2007年12月至今为致公党中央主席。
蒋作君
蒋作君,男,汉族,1955年7月生,安徽怀宁人,高级访问学者,1993年10月加入致公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主席。
1974.03-1978.02 安徽省歙县森村乡插队知青
1978.02-1982.08 安徽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2.08-1985.06 南京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5.06-1986.06 南京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助教
1986.06-1989.06 南京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
1989.06-1993.02 安徽医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安徽省青联常委
1993.02-1995.05 安徽医科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其间:1993.10-1994.11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高级访问学者)
1995.05-1997.01 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部主任,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1997.01-1997.05 致公党安徽省委会主委,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部主任,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1997.05-1998.01 致公党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会主委,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部主任,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其间:1997.04-1998.01挂职安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98.01-2004.02 致公党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会主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04.02-2004.12 致公党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会主委,卫生部副部长
2004.12-2007.07 致公党中央常委,卫生部副部长
2007.07-2007.10 致公党中央常委,卫生部副部长,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会长
2007.10-2008.03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会长
2008.03-2012.12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会长
2012.12-2019.08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央监督委员会主任,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会长
2019.08-2022.12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央监督委员会主任
2022.12-至今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主席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常委,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常务副主席,第十六届中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