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着“如何当好一名合格民主党派基层主委”灵魂拷问时,我告诉自己“请在心中种下一颗太阳”!同安基层委是全市成立最早的基层组织,自中国致公党于1983年4月14日在同安成立小组至今,已经走过了39年光辉的历程,“温暖”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底色和主基调。目前,致公党同安区基层委下辖三个基层支部,共有党员93人,入党积极分子6名,共有2位党员当选市人大代表,2位党员当选市政协委员,1位区级人大常委,2位区级政协常委,10位党员光荣地当选区级政协委员。
今年喜逢“纪念中国共产党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一批批前赴后继的共产党人、革命先烈和民主爱国人士用血泪写就了壮丽诗篇!我是烈士的后代,我的爷爷牺牲的时候不到23岁,作为烈士的子孙,我的血液里奔腾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每个人在不经意间,都会在心中种下各种各样的种子,而在我心里种下第一颗种子是关于家、国和大爱,播种者是我的爷爷。少静的爷爷是一名烈士,1934年在南安市苦湖村壮烈牺牲,时年还不到23岁,当时我的父亲还只有6个月,在襁褓中嗷嗷待哺。作为烈士的后代,我从小在“国犹家也,为栋为梁。扶危定倾,美济忠良”家风家训中成大,在奶奶和父亲谆谆教诲中爷爷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日益茁壮。
第二颗种子的名字叫“温暖”,播种者是我的父亲。我的爸爸曾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小到大,每到过年的时候,一位穿着军装,我喊他“司令员哥哥”熟悉又陌生的军人,都会千里迢迢来向父亲拜年。小时候,一直想不明白,那么大的官为什么年年要来拜年,长大后听奶奶说,原来当年爸爸在农村小学当教导员,“司令员哥哥”虽然很聪明好学,但家庭非常困难,读到三年级的时候打算辍学,父亲拿着文具追到田里,硬生生把他劝回学校,完成学业后亲自送他到部队参军,正是在爸爸的鼓励和鞭策下,一步步成长为军区“司令员”,温暖和知识一样,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第三颗种子和一位慈祥的老人有关。是的,这位柯朝阳老爷爷就是我们致公党福建省委首任主委,正是他在我儿时就种下了一颗叫做“爱”的种子。我出生在70年代,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家里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是唯一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小时候最幸福和快乐的日子是柯爷爷来看望我们的时刻,教室里每一个孩子都乖乖端坐着,兴奋地迎接一位戴着毡帽,拄着拐杖,嘴角永远上扬,脸上溢满慈祥笑容的老爷爷。只见在金子一般的阳光下,爷爷慈爱地俯下身子,悄悄地在手心塞上一颗糖,放上一根笔,摸摸我们的头,握握我们的小手:“乖囝(nan),好好读册,长大做个有用的囝啊!”
爷爷的这颗糖、这根笔、这份爱,温暖了后炉街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一群又一群孩子的整个童年,成了一生最美最美的回忆。
柯爷爷的爱更像一颗饱满的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密密麻麻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我的心间。
从此,田上长桃、长李、长春天。
善良勇敢正直担当的种子一旦发芽,就会花团锦簇,春色满园。中国致公党,藏龙卧虎且特别温暖的大家庭,让我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提高了站位,锻炼了自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成长为基层组织的“家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净黄沙始到金”。和其他区相比,参政议政一直是我们的短板,正视不足,担起责任,克服困难,改变现状,拿出披荆斩棘的智慧和勇气。新一届代表和委员中大部分是“新手上路”,基层委着重培养他们养成“找热点、盯难点、想对策”的思维模式,并建立“一库两课三班”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即参政议政“智囊库”,开设“理论课”和“分享课”,不定期办好“板凳学习班”“田间学习班”“开放学习班”,创造党员参与课题调研的机会,创新线上讨论会和班长轮值制度,让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成为课题的“主笔人”,这也为今后党员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后写好提案和建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积极栽好“梧桐树”,搭建好发展平台,不断拿出实招,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并针对年轻党员认真分析各个年轻党员的职业、特长、兴趣建立“人才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战演练”,让年轻党员施展才华、锻炼能力。
当好“火车头”,带领队伍努力奔跑。自2020年8月8日成立致公党同安区基层委以来,率领党员提交市人大建议6件,其中《向全市推广行人“请求式”过街信号灯的建议》被列为市重点督办建议,1件列为市人大议案,区人大建议1件,政协提案35件,完成市级课题调研5篇,区级调研课题9篇,报送社情民意40多篇,1篇被致公党中央采用,3篇被省政协采用,2篇被致公党福建省委会采用,其中有四篇在省市政协会上重点发言。此外,由致公党同安区基层委组织制作拍摄的专题片《传承》荣获“回望历程奋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暨致公党厦门市地方组织成立40周年”短视频一等奖;在金牌厨柜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建致公党同安区基层委“党员之家”,荣获省级“党员之家”称号;致公党同安基层委主委叶少静荣获“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荣登“福建好人榜”、提名“中国好人榜”;吕超伟、林建旋、林美艺、余雪燕等4位党员被评为致公党厦门市地方组织成立40周年“优秀党员”称号。
作为基层组织的“当家人”,“我怎样同安基层委就怎样”,树立榜样的力量特别重要!所以在这里我还是要再一次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叶少静,同安区档案馆副馆长、工会主席,同安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城区)常态化指挥部城市文化组执行副组长,厦门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十四届同安区政协常委,致公党厦门市委常委,致公党同安区基层委主委,曾任同安区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先后荣获“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致公党福建省委2012—2017年先进个人”“2017—2022年致公党福建省优秀党员”等29个荣誉称号;去年6月我很荣幸登上了“福建好人榜”,并入围了“中国好人榜”。
助人是欲罢不能的一场旅行。27年来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我从未停下脚步,目前个人捐资30万多元,筹集善款210多万元,“有困难随时找静姐”成为当地一句热门词;去年同安基层委成立首支在册民主党派志愿服务队,捐出善款3.56万元,其中我带头捐款5000元,结对帮扶134户困难家庭实现“银城微心愿”;9月疫情突袭银城,在基层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广大党员挺身而出,下沉社区一线,深入封控区,增援核酸检测采集点,哪里有需要就有党员的身影,其间还捐赠1200份早餐和二十多万元到疫情最前线。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021年少静当选十四届同安区政协常委,2022年当选厦门市十六届人大代表,从此“手”磨利剑、“脚”跨沟壑、“耳”听民声。今年3月30日,领衔提出的《向全市推广行人“请求式”过街信号灯的建议》入选市人大重点督办建议,这也是作为“新科”人大代表的我上交的第一份成绩单。两会期间我积极撰写《关于加快同安旧城历史风貌区提升改造工作的建议》等六件厦门市人大建议和议案,其中分组讨论时作为同安代表团的七位主发言人之一得到了黄文辉市长的高度肯定;辅导另外一位市人大代表致公党员潘丽萍同志撰写《关于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议案》,该议案被列入今年市人大常委会仅有的两件议案之一;与此同时,身兼同安区政协常委我还撰写《关于制定交通标示“试用期”和“纠错制”的建议》等17个区政协提案,课题《侨批保护开发的困境和出路》作为政协大会发言引起了强烈反响。近二十年来,我用脚丈量土地,面对老百姓不忘“蹲下身子,低下头,打开耳朵,装进心里”,用心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为民解忧,先后撰写课题二十六篇,提案上百件,社情反映110多条;采写《同安南阳郡马府》等多篇政协文史资料;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谁说档案事业是冷门,只要怀揣初心,逐梦前行,冷门也敢竞风流,让特色档案在新时代中尽显魅力。2015年发扬自己从事媒体20年经验优势,携手同安生活网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巧妙地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模式,先后推出四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系列专题,该系列专题被列入全区宣传工作十大活动;2017年领先于全市创建“文史档案库”,征集文史专家颜立水三十年文史手写稿;2018年在全市率先建立“老照片档案库”和照片档案库,主编出版《老时光里的同安》一书,举办“再见老时光”老照片年代秀、“慢时光胶囊”等一系列宣传活动。
几年来,少静多岗建功,坚定不移,步履不停,充分发扬了“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无论是在防控疫情战场上,乡村振兴战役中,还是文明创建路上都打下了一场接一场的漂亮仗。
最后,在这里我想郑重地介绍一下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叶国梁,又名叶丙丁,1911年农历正月初三出生于山东,1931年在南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33年任红三军游击队分队长。当年在尹利东、老冯、叶启存、易发等地下党领导下,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抗租抗税,打土豪劣绅,参与组织农会、妇女会、儿童团、办民校等革命活动,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坚持信念,英勇善战,表现出一位革命战士应有的情操和不屈的精神。1934年农历4月初六叶国梁同志不幸在苦湖山英勇牺牲,年仅23岁,父亲才六个月,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是的,少静的爷爷是一名烈士,他在我心里种下的是关于家、国和大爱的种子。
我,中国致公党员,可是我会像中国共产党员一样,心中有别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并和党员们一起在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假以时日它将长成一颗“太阳”,温暖别人,照亮自己! 并庄严地许下承诺:“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
(作者叶少静系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党员)